德育工作

邵阳市第七中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系列活动

时间:2023-09-26 20:01:07   作者:阳泳   来源:湖南教育科学   阅读:8917   评论:0
内容摘要: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的普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近期,邵阳市第七中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系列活动。 活动第一阶段,由班主任结合德育处制作的精美课件进行班会活动,各班班主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了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班会指出生活垃圾分类能有效减少垃圾量,减轻......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的普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近期,邵阳市第七中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系列活动。

活动第一阶段,由班主任结合德育处制作的精美课件进行班会活动各班班主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了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班会指出生活垃圾分类能有效减少垃圾量,减轻环境负担,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生活垃圾分类,我们可以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不同类别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班会还向学生们介绍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操作方法强调了垃圾分类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呼吁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班会过程中,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展现出了对环保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关注。

活动第二阶段各班班主任鼓励学生们要争做环保小卫士,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和垃圾分类知识,志愿者们来到城南公园,带上清洁工具,分组开始了一天的体验。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提着扫把和抹布,完成了道路清扫、拔草除草、捡拾垃圾、擦拭清理等各个环节,充当了一回“小小城市美容师”。通过亲身体验环卫工人的日常工作,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环卫工人的辛苦和付出,也明白了爱护环境、保持卫生的重要性。同时,这次活动也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了力量,形成了人人关心创城、人人支持创城、人人参与创城的浓厚氛围。

活动第三阶段,各班班主任鼓励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组到校园内和周边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实践。他们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且在投放过程中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他们正确投放垃圾。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还让他们学会了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并通过他们影响家庭和社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此次活动也促进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活动第四阶段,各班班主任鼓励学生绘制垃圾分类手抄报,发挥创意,精心绘制了一幅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抄报。同学们积极参与,手抄报既包含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也有同学们自己的垃圾分类心得和感悟。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活动第五阶段,该校班主任给同学们一一发放垃圾分类手册,让同学们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然后将同学们分成小组,一起制作有关垃圾分类的手工制品。同学们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将塑料瓶、纸板等垃圾经过裁剪、拼装后,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手工作品,如纸板画、拼图、折纸等。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深入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树立了环保意识。

活动第六阶段,该校各班组织垃圾分类小测试,旨在通过简单的问答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类垃圾的分类标准、分类方法以及垃圾处理的重要性等。在班主任的主持下,小测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形式活泼生动,既增加了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测试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度和正确率,充分展示了他们在垃圾分类知识学习方面的成果。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该校在推广垃圾分类教育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这次小测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助力绿色校园建设。同时,也希望通过学生们的带动,影响家庭和社会,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活动第七阶段,该校各班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致家长一封信”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和家长们的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通过学校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学生们将所学的垃圾分类知识带入了家庭和社区,积极影响和带动家长们一起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参与方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并逐步推动整个社区的环保意识的提高。

此次系列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提升了学生垃圾分类的执行力,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向社会传达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共创美好邵阳。

邵阳市第七中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系列活动 图1


相关评论
本栏最新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科学 承办 | Copyright 2021-2024 hnjyk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技术支持:新网  技术服务微信: Hnjykx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湘ICP备1201498号   投搞邮箱: hnjykx@163.com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湖南教育科学 2011, 版权所有 www.hnjykx.com  地址:湖南长沙教育信息中心